每次規劃露營行程,最讓我頭疼的就是餐點準備。露營不像在家裡,有現成的廚房設備和齊全的食材;在戶外,一切都得精打細算。
首先,必須考量到食材的保鮮問題,特別是夏天,稍不注意就可能導致食材變質。
而空間有限,我得想辦法把所有食材和調味料壓縮到幾個保冷袋裡,還要確保東西不會在路途中洩漏。再來是菜色的選擇,既要簡單易煮,又要符合大家的口味,才能在戶外快速完成一道美味的料理。
在有限的水源下清洗食材和餐具,也讓我得更加注意用水的節省。
以前光是備料,大概超市就買扛一堆東西回來,真的非常辛苦,這次的露營人數比之前多,大概3個家庭的人次,雖然食材可以分散給大家準備,但是事前處理(切菜,清洗)真的很繁瑣
所以這次大家決定直接用現成的料理包來處理,第一選擇就是火鍋啦;畢竟火鍋只要把東西放進去煮一煮就好,非常簡單,不用過腦,但是湯頭這件事就真的很看功力,所以就上網做了一些功課,發現可以滿足10人以上的鍋物,踏輕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很多平臺上面看到這個品牌的踏輕鍋物料理,讓我非常好奇,他有四道別出心裁的鴨式火鍋,有胡椒鴨、麻辣鴨、薑母鴨、洋蔥鴨,這幾道料理是外面鍋物店比較看不到的料理,除了冬天必備的薑母鴨外,其他都是很具特色的鍋物料理。
我特地上網做了一些功課,想看看其他人對這個品牌的試吃評比。瀏覽了不少部落客和食評家的文章後,我發現大家對踏輕的評價相當一致。
許多人都提到他們的湯底特別,冬天吃真的非常適合,而且不會過於油膩,這讓人即使吃完一整鍋,也不會感到負擔。而且,食材的新鮮度是大家稱讚的重點,尤其是鴨肉和自己買的蔬菜搭配,讓鍋物吃起來更有層次。也有人提到踏輕的湯頭有種自然的甘甜,這來自於食材本身的原味,而非依賴過多的調味料。這些評比讓我下定決心,就是他啦,這次兩天一夜的露營料理就是踏輕啦!
這次我選擇的就是胡椒鴨跟洋蔥鴨,感覺是最符合大家口味,所以只要再準備一些蔬菜,就可以快速搞定啦。
這次露營的地點選擇在南投埔里足跡民宿,外面有一個很大的露營廣場,整個環境都非常好,而且重點是沒有討厭的小黑蚊,就非常大推,而且帳篷用品,都已經架好,老闆服務真的很好
南投埔里足跡民宿相關聯繫方式
地址: 545南投縣埔里鎮福長路12巷75號
預約住宿電話: 0921 313 067
在露營的當天,我負責準備餐具,朋友則在一旁幫忙處理份量極大的洋蔥鴨,說真的,料理一定要看使用說明,一定要先解凍,不然我看屠龍刀也劈不開這個厚實的鴨肉。
看看這個分量,我已經用了10人份的鍋子了,還是滿出來了,都比小朋友臉還要大,這邊我們少做一件事,解凍後應該要先將整隻鴨都拆解好再煮,整隻鴨下去煮太不明智瞭,光是等水滾,大家可能就要餓肚子了。
所以加熱到一半後,感覺鴨肉沒那麼硬,就放到砧板二次處理,不然烹煮太費時了
洋蔥鴨的份量真的沒話說,應該是鍋物中的巨無霸了,果然就如官網說的,整隻鴨下去調理,真心不騙。
大家坐在一旁圍成一圈,看著鍋裡的湯頭逐漸變得濃郁。一位朋友忍不住偷喝了一口湯,立刻露出滿足的笑容,直呼「這味道絕對是今天的露營之王!」
露營的樂趣不只是享受美景,更是在這樣的互動中增添了無限的回憶。當香噴噴的洋蔥鴨上桌時,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舀了一碗,熱呼呼的湯頭暖入心脾,這一刻,我想,露營的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來做一個踏輕洋蔥鴨的簡單評比吧
露營中餐-踏輕洋蔥鴨調理包
**外觀**
洋蔥鴨的調理包打開後,搭配一整隻的鴨肉,湯底有一股濃郁的洋蔥甜香。湯的顏色偏金黃,洋蔥的味道小朋友也可以接受。
**鴨肉份量**
鴨肉份量豐富且厚實,每一片鴨肉都充分吸收了洋蔥的自然甜味,肉質細緻多汁,輕輕一咬,豐富的肉汁和,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更特別的是,踏輕將鴨肉處理得剛好,不僅軟嫩且不失彈性,,湯汁浸潤其中,整個口感層次瞬間升級。
**湯頭口感**
湯頭非常柔和,洋蔥的甜味自然地融入湯底,帶來一種舒適的甘甜感,溫潤而不膩口,讓人不知不覺就喝了好幾碗。
**建議搭配的蔬菜與飲料**
推薦搭配蓮藕、甜玉米和菠菜,這些食材的甜味與洋蔥湯底搭配起來是絕配。飲料方面,建議搭配檸檬水,既能解膩又能增添一絲清爽感。
第二天的中餐一樣是搬出踏輕另一個推薦鍋物-胡椒鴨,有了昨天的經驗,這次退冰後,有先稍微分解整隻鴨下去煮,畢竟人總是要有學習能力的啦XD
說實話,這鍋胡椒鴨的胡椒味真的相當濃郁,煮的時候香氣一飄散出去,連隔壁帳篷的朋友都紛紛探頭過來,好奇我們到底煮了什麼料理。當湯鍋滾開時,陣陣辛香帶著暖意撲鼻而來,朋友們調侃說,這鍋胡椒鴨恐怕成了整個營地的「香氣宣傳大使」。
當我們終於盛上一碗熱騰騰的胡椒鴨湯,那辛辣卻不嗆口的胡椒味迅速在舌尖散開,每一口都是享受,這樣的香氣和滋味,應該要再把這道胡椒鴨列入菜單,甚至可能吸引更多朋友一起來享用。
露營中餐-踏輕胡椒鴨調理包
**外觀**
胡椒鴨調理包打開後,整隻鴨的份量就是巨大,真的很適合露營大家圍爐一起吃,一餐就可以馬上腳絕。湯底的顏色清澈,帶著淡淡的琥珀色,透著一股溫潤的胡椒香。
**鴨肉份量**
鴨肉的份量相當大方,肉質鮮嫩,煮得剛剛好,不會過老,胡椒的香味與鴨肉的自然甘甜完美融合。
**湯頭口感**
湯頭清爽而不過於厚重,胡椒的辛辣恰到好處,溫暖而不嗆,但是辣度的感覺因人而異,可能有的人會覺得稍辣,整體口感很適合冬天圍爐。
**建議搭配的蔬菜與飲料**
建議搭配高麗菜和金針菇,這類蔬菜的清甜能中和胡椒的辛香。飲料的部分,推薦搭配一杯清香的烏龍茶,讓整體風味更加清新。
踏輕鍋物線上購物網站:
https://donzdonz.com/COMPLEX/PEPPERDUCK
這次的露營旅程,讓我深刻感受到大自然與美食結合的那份純粹與滿足。洋蔥鴨和胡椒鴨這兩道鍋物,絕對是這趟露營的亮點。洋蔥鴨帶來的自然甜味,讓每一口鴨肉都充滿溫潤的滋味,溫和卻令人難忘;而胡椒鴨的濃郁辛香則為整個營地增添了熱鬧的氣氛,那種隨風飄散的香氣,路過的營友應該都非常羨慕我們。
這次和朋友們一起到南投露營,一邊享受暖呼呼的火鍋,一邊聊著天,笑聲和濃濃的湯香交織在一起,讓我明白露營的樂趣不僅僅在於美景,更在於與好友分享美味、共度美好時光的那種喜悅。這次露營,絕對是讓人難以忘懷的回憶,而這兩道鍋物,真的超值得,份量大,多人一起享用真的超劃算,省去備料的時間,也多了一些時間可以到處看看風景。期待下次露營,帶上更多美食,繼續這段美好的冒險。
踏輕胡椒鴨適合戶外煮食露營一直是我心目中最美好的放鬆時刻,但要讓整趟旅程更愉快,能品嚐到美味的料理絕對是關鍵。想像一下,在微涼的山林夜晚,和親朋好友圍坐在帳篷旁,微風輕拂下,熱氣騰騰的鍋物飄散出誘人的香氣,這就是露營的真正樂趣。而**踏輕鍋物**正是讓這一刻變得完美的秘密武器!
為什麼說踏輕鍋物是露營的最佳選擇?首先,踏輕的調理包不僅方便攜帶,操作也超簡單,只需要熱水煮沸,就能迅速變成一鍋香氣四溢的美味火鍋。對於不想在營地花太多時間備料、卻又想享受豐盛餐點的你,踏輕鍋物無疑是最聰明的選擇。胡椒鴨的辛香溫暖,洋蔥鴨的甘甜入味,再加上麻辣鴨的濃烈刺激,無論你是偏愛清爽湯底還是重口味,都能在踏輕鍋物中找到心頭好。踏輕洋蔥鴨露營火鍋分享
除此之外,踏輕鍋物選用的都是新鮮食材,湯頭濃郁卻不油膩,讓你在戶外用餐也能吃得健康又滿足。露營時,溫度往往會較低,而踏輕的胡椒鴨和薑母鴨特別適合寒冷的夜晚,喝上一口辛香四溢的湯,暖流瞬間從胃部蔓延至全身,給你滿滿的能量。更棒的是,這些鍋物湯底不需要額外調味,天然的食材就能帶出豐富的層次感,不僅滿足了味蕾,也減少了準備的麻煩。踏輕洋蔥鴨試吃心得評價
踏輕鍋物讓你在露營時省去繁瑣的食材準備與烹飪步驟,只需短短幾分鐘,就能讓所有人享受美味的火鍋料理。當你在帳篷旁,一邊看著星空一邊品嚐這鍋熱氣騰騰的踏輕鍋物,保證這次露營的體驗將成為你記憶中最難忘的一次。不論是好友聚會還是家人共遊,踏輕鍋物都能瞬間拉近彼此的距離,讓歡笑與美食交織在一起。踏輕胡椒鴨湯頭清爽濃郁
還在猶豫露營該帶什麼餐點嗎?立即選擇踏輕鍋物,讓你的露營之旅從此與眾不同,無論在哪裡,都能享受到如同餐廳般的頂級火鍋!現在就行動,為你的下次露營準備好這份滿滿幸福的美味吧!踏輕胡椒鴨露營火鍋分享
“一天吃五六餐。”爸爸說。 “是的,是第六頓飯了。”媽媽答道。 爸爸肺支氣管擴張導致的毛細血管破裂出血,通過十多天的止血、抗炎、補充微量元素、輸氧和支持等聯合救治護理,現在已經基本上脫離了危險。 爸爸對媽媽說出今天吃飯的事,證明爸爸的認知、記憶已經恢復。但畢竟是95歲的高齡了,能康復到這個程度,我們全家人都感到高興和意外。 “爸呀,如果您年輕的時候不吸煙,肺功能還不至于差到這么嚴重。”我說。 我知道我說的話爸爸聽不清,我想說給站在旁邊的媽媽聽,因為媽媽現在還在抽煙,并且比較兇,屢勸不改,不到咳得吃不成飯睡不著覺,她是不會丟下手上的煙的。在爸爸要命的關鍵時刻,我把抽煙對身體的危害說出來,對媽媽起到提警作用,讓她老人家少抽或不抽。媽媽年紀這么大了,機體日益退化,免疫力越來越低。我平常也能聽到她在吭吭吭,說專業點,這是氣管或支氣管的一種免疫抵抗反應,說形象點,是肺在說你再這樣對我,我受不了了,我要反抗。 此刻,我還想多說兩句,也是交流。其實,我們人人明白,好的生活習慣,身體肯定會好些,人到老了,更加明顯。 人生老病死,乃自然規律,到目前為止,人類醫療科學還無法控制。因此,人在變老的時候,總是盼望著少有病痛,盼望著無疾而終,但真正走得快又沒有痛苦的能找到幾個?沒有病痛的走,我認為不可能存在。只是健在的人們在說,你看誰誰,他多享福,走得多利索,多快,沒看他哪里有什么不舒服,等等。其實,看到的人是在自己欺騙自己,也在欺騙別人。因為,你不是當事人,沒法去感受他走的時候的難受和痛苦,這是很多人不想明白又不想去接受的一件事,我把它叫做地正常人的憂患和隱痛。 爸爸90多,屬于高齡高危人群,心衰、腦梗、賢竭、肺阻,他身上的主要臟器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問題。腦卒中、心梗、骨折是威脅老年人生命的主要殺手。 很多年前,我媽媽說爸爸最近老愛找她的不是,不是他放的錢找不到,就是做的飯菜不對口味,有時還出現施暴現象。我聽到爸爸的言行反常,存在突發,我診斷爸爸為多發性腦梗。那時17年上半年,我在湖北,聽媽媽和弟弟傳來信息,我要弟弟加大了擴管、降脂、抗凝和中藥活血理氣藥,并從生活上控制住高脂、高膽固醇類食物的攝入,通過對癥治療和生活上的調整,腦梗癥狀迅速減輕。 人不是死于有病,而是死于無知。我認為此話有一定道理,人的身體健康與否,一部分靠父母遺傳,這是天賦,也是沒有法子的事,而后天飲食,生活環境,精神情緒也起到重要作用。首先說說飲食習慣。有句俗話:吃出來的病,摳出來的瘡。過去,物質匱乏,營養不良、肺癆結核較多。而現在,什么都不缺了,光說吃的,我們鄉里有句話:現在吃得屁眼流油。話雖低俗,但確實存在。吃的太好了,超過了人體的正常需求,它就會起反作用,所以現在出現了許多這高那高。二是生活環境,我們吸的空氣,喝的吃的都存在問題,環境保護、食品安全,國家正在逐步重視起來,我們也看到了改善的成果。同時,我們也要積極參與,積極配合,讓我們這片天空下,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花香鳥語,處處宜居。三是精神情緒,它主要靠自己調理。這方面,我的爸爸因文化有限,現在也無法補充,只有順其自然的了。再說,他能活到95,也就證明他有許多值得總結和學習的地方,如果大家想看,我就寫寫。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千百年來,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民族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堪稱嗜茶如命,他們同樣把茶融入了生命,融入了文化,還積累了豐富的飲茶經驗,創造了獨具特色的茶文化。 1 藏族民間有個諺語:“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說的是,茶不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更是高原生存的必備條件。古時西藏不產茶,茶葉何時進入西藏,尚無確證。古代漢語把茶叫“槚”,藏語時至今日還把茶叫“槚”。 藏族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吐蕃松贊干布的曾孫都松芒布杰,繼位后得了一場重病,請了很多名醫都沒有醫治好。一天,他正在王宮里一籌莫展,一只口銜綠樹枝的飛鳥停在王宮的窗臺上。藏王十分驚奇,待鳥兒飛走后,派人取來樹枝仔細端詳,西藏高原從來沒有這樣的樹枝。他摘下一片綠葉,嚼在嘴里,滿口醇香,病也輕了許多。于是他派出使者四處尋找這種寶樹,最終被一位大臣在東方漢族地區的一個綠色密林中找到了。在一只聰明輕捷的馬鹿和一只穩重矯健的大象的幫助下,將寶樹運回雪域高原。都松芒布杰看到直挺挺的樹干、深綠的葉子,問:“這叫什么樹?”大臣回答:“漢地人叫槚,泡著喝能治小病,煮著喝能治大病”。這個故事記載于500年前出版的藏文典籍《甲帕伊倉》中,這與當代茶學家莊晚芳等人編著的《飲茶漫話》中的故事十分相似。這說明,茶葉最早不是用來生津止渴的飲品,而是用來治療疾病的良藥。 元代,藏族高僧塔巴杰中,30歲時,懷著一顆慈悲之心,以驚人的求知欲望,離開西藏前往巴蜀、滇南,一邊游覽名山大川、朝拜佛教名寺,一邊學習考察與藏民族息息相關的茶葉。他目光注視,心靈感知,親身體驗,掌握了大量有關茶葉的第一手資料。40歲后返回西藏,撰寫了藏族第一部茶經《甘露之海》。書中詳盡巧妙地介紹了茶之類、茶之具、茶之烹、茶之禮、茶之益,和陸羽的《茶經》有許多不謀而合處,是古代藏族傳播和發展茶文化的權威著作。 2 蜀滇是茶的發源地、生產地,與西藏相隔千萬里。但千山萬水、艱難險阻擋不住幾近狂熱的需求,被稱為黑色黃金的茶葉,從川滇源源不斷地進入青藏高原。 歷史上,中央王朝最初派往拉薩的官員,饋贈禮品多數是茶葉,茶成了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隨著中原地區對馬匹需求的增大,出現了“茶馬互市”,藏族人趕著大批馬群,到邊州交換茶葉。后來,分散的貿易方式被官府統管起來,分別在蘭州、雅安等地,設置了十幾個茶馬交易中心,對茶馬價比、交易數量實行統一管制。 川茶最早進入西藏各地。當時茶馬交易中心的茶基本是蜀茶,隨著川蜀茶葉不斷運來,儲備茶的倉庫不斷擴建,茶馬交換的規模不斷擴大,茶葉從西藏王公貴族的獨享飲品,擴展到普通大眾的喜愛之物。中央政府隨之加強對西藏的管理,藏區的宗教領袖、土司頭人紛紛入朝覲見,授官職封爵位,他們進貢馬匹之外,還有紅花、麝香、氆氌等土特產品,得到的賞賜品除茶葉之外還有錦緞、絲綢、瓷器,獲得的大大多于進貢的。他們將不便攜帶運輸的物品在市場交換成茶葉,朝貢互市變為茶馬互市的另一種形式,鞏固了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的臣屬關系。 滇川的茶商看到了西藏的茶葉市場,專門制作了運輸方便、形狀耐看、品質分級的茶葉,取名叫“邊茶”, 把茶葉囤積到固定市場,單純的茶馬交易變成了邊茶貿易。后來,西藏大的寺院、貴族、商戶,組織起龐大的騾馬運輸隊,越過積雪的高山、湍急的江河,在世界最艱難的路途上長途跋涉,把茶葉運回西藏。元明清三朝形成了從滇川到西藏的“茶業之路”“茶馬之路”“茶馬古道”等多條貿易通道。茶馬貿易興盛時,僅從拉薩到雅安的商隊,每年藏歷三月出發,少則百人千匹騾馬,多則千人萬匹騾馬,浩浩蕩蕩,風雨無阻,防著盜匪,風餐露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趟來回約一年有余。內地商人,也看上了藏地藥材、皮毛、馬匹等特產,擅長經商的滇人趕著馬幫把茶、糖、銅器,運到拉薩,因往返路途太遠,就在西藏租商鋪、建客棧。滇茶有悠久的歷史,茶質得天獨厚,但烘焙技術較差,麗江的木氏土司,知道納西族和藏族同有嗜茶的習俗,在滇藏接壤的永勝、維西建立了茶馬互市貿易市場,鼓勵商人到西藏經營茶葉。 清初,納西族商人李悅經營以茶葉為主的滇藏貿易,成為著名富商,清末滇茶在西藏的銷量超過川茶,當時來往于麗江和拉薩的藏族商人馬幫1萬多匹,雙程運量約2000噸。可以說,茶是藏漢友誼的紐帶,也是藏漢團結的象征。近代,英國在連續入侵西藏時,看到茶是漢藏離不開的因素之一,策劃了印茶入藏的陰謀。他們以探險家的名義組織了馬隊,把印茶從印度的大吉嶺運到拉薩,途經錫金、亞東,只有十多天的路程。企圖用印茶壟斷西藏市場,截斷西藏與內地的聯系。印茶性熱苦澀,色澤又黑又濃,制作松軟易碎。藏族寧愿舍近求遠,再累再苦也要趕著馬幫到內地馱回漢茶。 3 雪域高原,巍峨壯麗,氣宇軒昂,是蒼穹下的凈土,是大地上的豐碑,令人無限神往。但是,要在這地勢高峻、氣候寒冷、空氣稀薄的地方,生存、生活、繁衍,一要有抵御高寒缺氧的身體素質,二要有迎接自然風險的生活智慧。藏族民謠:“茶是命,茶是血”,“人人離不開茶,天天離不開茶”,道出了生息在高原上的藏族對茶的需求。 遼闊美麗的藏北草原,海拔4500米,生活在這里的藏民,依靠天然牧場逐水草而居。他們生產的是高脂肪、高蛋白的牛羊肉、奶制品,生活中必須靠茶解膩、助消化。溝壑縱橫的藏南谷地,曾是西藏農業文明的發祥地,海拔3400米,他們種植高原特有的青稞,由青稞加工的糌粑是他們的主食。糌粑無論怎么食用,都離不開茶水相伴。在西藏,糌粑、酥油、牛羊肉和茶葉是飲食的四要素,也是生活的四要素。 藏民族把生存當做文化,把生活當作藝術。藏族文化表現在融入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約束行為的自由、養成習慣的善良,在日常表現出來的是豪放、誠實、熱情。風情習俗是民族文化的標識和徽記,西藏茶文化折射出民族生存繁衍中的心理、性格和風情特征。 藏胞家如果進來一個陌生人,首先敬你一杯色澤淡黃、香氣撲鼻的酥油茶;如果你是來做客,還要給你獻上一條潔白的哈達。親友出門遠行,一家人或全村人提著酥油茶前來送行,獻上一條哈達,喝上三杯酥油茶,一路吉祥如意。婚姻中從男方家提親、擇日訂婚,到迎接新娘、舉行婚禮,缺了茶酒哈達一事無成。起居禮俗中,建房奠基,破土動工,上梁立柱,封頂竣工,喬遷之喜,茶酒哈達是必須的物品。新起灶,點火煮的第一鍋是茶;搬新房,先入屋的第一件物品是茶;求貴人幫忙,要送的禮物首選是茶;每逢藏歷新年,在佛龕前擺放的是茶、鹽和酥油。 藏族還把茶葉當作圣物,新塑的佛像,裝藏時除了金銀珠寶、五谷圣物,還必須有茶;藏民家里的積福箱,除了家族歷史相傳的寶物,還要裝上一塊茶葉。藏族把茶和鹽比喻為友誼和愛情的象征,有一首歌唱道:“來自漢地的茶,來自藏北的鹽,在酥油桶內相聚,融合而成的酥油茶,芳香又甜蜜,那是圓滿俱佳的姻緣。”300年前,一位高僧寫了一篇頌茶詞:“茶是人類的救星,以節省自己的時間,延長人的生命,人與人相互照顧,茶與水需要融合,最好的水在最高處,茶葉越過千萬山,要與碧水結緣分。”在草原放牧的,田野里耕種的,商道上趕馬的,山路上朝佛的,到了午時,搬來三塊石頭,支起大小茶鍋,舀上清泉溪水,煽起皮風袋,茶氣飄四方,人們開始圍著茶鍋席地而坐,談笑風生。這是一道亮麗的高原風景,無不滲透著茶文化的精神享受,即便這種簡易的熬茶,它的水源選擇、煮茶火候、石灶方位都是精心籌劃過的。這時煮茶講究的是火候要夠,柴煙要高,茶沫要足,茶氣要濃。 4 藏族人除了白天騎在馬上、夜里睡在床上之外,都和茶在一起。從外地到西藏旅行的人,無論在農村、牧區或城鎮,隨處都能看到茶的身影、聞到茶的飄香。除了酥油茶,城鎮最盛行的是甜茶。鍋里煮上紅茶粉,要看色澤變金黃,加進牛奶看濃度,不稠不淡再加糖。上世紀80年代初,拉薩人口不到5萬,城里的甜茶館就有100多家,進了茶室,人人一律平等。這里的客人喝茶,好像讀詩、品畫,又像是談心、辯論。這里是新聞中心,國事家事,世態人生,正史野史,悲歡離合;這里又是交易中心,察貨驗貨,討價還價,玩笑逗樂,無拘無束。鄰里不和睦,朋友有隔閡,到茶館喝上半天茶,仇怨煙消云散,重歸于好,握手言歡。有句古話:不能敬我以茶,還之以水。 “能行千里的好馬,必須配上金鞍,來自漢地的好茶,必須盛在玉碗。”藏族人除了住房,最講究的是茶具,茶鍋茶桶,茶壺茶碗,號稱四大茶具。造型美觀的銅鍋,輕巧方便的鋁鍋,精致光亮的陶鍋,熬出醇香的清茶。 最小的鋁鍋能裝一升水,煮出的茶夠兩個人喝。最大的銅鍋口徑兩米寬,深度1.8米,熊熊火焰燒開滾燙的開水,十多斤的磚茶放入水中,熬成琥珀色的茶湯,可供千人飲用。據估計,這樣的茶鍋在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和青海的塔爾寺,有數十個。茶桶是酥油茶的加工工具,茶湯、酥油在桶內攪拌而成酥油茶。紅樺木、青栗木、核桃木是制作茶桶的首選材料,不易開裂,適合當地干燥的氣候。藏北普通牧民家使用的常常是簡易的竹筒,粗壯的主干,打通竹節便能成為酥油桶。至于茶壺茶碗,最高檔的是金杯銀壺、銀杯金壺,普通的是銅壺鋁壺、玉碗瓷瓶。我在布達拉宮看到的最早的瓷茶碗圖案是:鳥兒銜茶、金鹿背茶、長壽羅漢。藏地最普通的茶具是木碗。藏族人喝茶,最講究的是夫妻不共碗,子女不共碗,每人一個木碗,人走碗隨,形影不離。百年前,上至官界要人,下至街頭乞丐,都隨身帶著喝茶的木碗。拉薩的達官顯貴腰上掛著兩樣物品,一邊是碗,用來喝茶的;一邊是小刀,用來吃肉的。緞制的碗套從七品到三品式樣不同、做工不同,從碗套可以識別官階,每次開會或辦公,不管急事緩情,首先不慌不忙地從自己的碗套里拿出木碗,從從容容地喝上三碗酥油茶。 拉薩四周的大寺院,各自的茶碗形狀也不相同,哲蚌寺的是缽式茶碗,甘丹寺的是梯式茶碗,蒼古尼姑寺的是平底茶碗,看茶碗就知道是哪個寺的僧人。伴隨著藏地飲茶的歷史進程,飲用不燙嘴、盛茶不變味的木碗,成為外出時的必備之物。現在木碗的制作越來越精美,式樣越來越華麗,推動了西藏工藝品的發展。一些藏族的說唱藝人,也有自己專用的木制茶碗,小的大如羊頭,大的幾乎和牛頭相等,一個五磅熱水瓶的酥油茶全倒進去還裝不滿。近代西藏最好的木碗來自藏南措那達旺鎮,那木碗薄如瓷碗,輕如紙杯,綿如薄鋁,是用碩大的樹瘤拋光打磨做出來的,看木頭的紋路能分出木碗等級,當年一個貓眼紋、磷火紋的木碗價值七八頭牦牛。新生兒起名之后,老人就送一個木碗喝茶用;老人凌晨起床,主婦把盛滿酥油茶的木碗端到床前;老人離開人世,家人把他盛滿茶葉和食品的木碗拋進江河。 我在云南已經生活了16年,以虔誠的心朝覲過六大茶山。古老的茶樹一到春天,繁茂著自己青春的枝葉,茂葉風聲瑟瑟,緊枝月影重重。新建的茶山,一棵棵茶樹一個挨著一個,排成一條條綠色的彩帶、一層層綠色的波紋,溫柔恬靜。我也走過茶馬古道,一條條蜿蜒于群山間的古道,用光滑的青石鋪筑,石塊、石條、石板,百里、千里、萬里,石路像一條不見首尾的巨蟒,臥伏于起伏連綿的崇山峻嶺中。這條路有時像懸在半空中的棧道,有時像直通天上的云梯,有時像穿越峭壁的羊腸小道。 茶是歷史,路是歷史,歷史是人類進步發展的記錄。我的生命在一個艱險的空間,勇敢闖沖過,靠的可能就是這條歷史的路。 >>>更多美文:人生隨筆
領結婚證的文案 1、臉紅是你,心跳是你,我的眼里只有你。 2、想做你懷里的貓,連睡覺都是在撒嬌。 3、余生不用多指教你都聽我的就好。 4、愛情是跟你,婚姻也是要跟你,這一輩子都跟你了。 5、想給你溫柔,也想被你照顧。 6、上帝可真是個機靈鬼,將你帶到了我的身邊,感恩。 7、世界上最美妙的一件事是,當你擁抱一個你愛的人,他竟然把你抱得更緊。 8、每晚睡前聽你說晚安,是屬于我的,最簡單而持久的幸福。 9、不要把那些事情看得太重,在人生的天空中,你會發現這些都不過是點點星光。 10、你說今天后你就開啟了新的人生,我覺得,從認識你那天起,我就開啟了。 11、第一次見你就喜歡你,相處久了發現百看不厭。 12、彭于晏,我是你這輩子都得不到的女人了 13、從今往后,風是你,雨是你,風雨琳瑯都是你。 14、別人再好,與我無關,你再不好,我都喜歡。 15、以后你要努力掙錢了,畢竟我太能吃了。 16、我一定要給你幸福,誰也別想攔著。 17、認識你之后,我的人生就跟開了掛一樣,所以我要開掛一輩子了。 18、去年陪著你跨年的人,現在又在誰身旁信誓旦旦。 19、誰敢在我愛情里插一腿,老娘就把你腿剁了! 20、你站在那不要動!等我飛奔過去! 21、我這么美,就該擁有你這么好的人,你這么帥,就應該娶我。 22、你是我的聽說現在結婚很便宜,民政局塊錢搞定,我請你吧! 23、高高興興過新年,輕輕松松迎挑戰。愿你備好,信心滿滿創輝煌! 24、恭喜你,成為我的法定第一繼承人。 25、劉昊然,姐姐真的不能等你了,畢竟他真的對我太好了。 26、新年良辰,煙花美景,惟憾左右無你。罷了,夜盡幸復得365日念你。 27、小仙女我不稀罕了,我就稀罕做你的太太,做你的妻子。 28、全天下最好的東西都應該歸我所有,包括你! 29、只要未來還有你,我就沒什么好怕的。 30、我說過了,你很重要,但你讓我不開心,我一樣得丟掉。 31、我想你的時候我一定要找得到你! 32、結束了七年的戀情,這一刻你不再是我女朋友了,而是我妻子。 33、你的一生我只借一程,這一程便是余生。 34、愿有人與我共黃昏,愿有人問我粥可溫,愿那人是你,晚點我也愿意,我愛你。 35、生活從來不會刻意虧欠誰,它給了你一塊陰影,必會在不遠的地方撒下陽光。 36、我將給你虔誠的愛戀與不悔的決心。 37、房產證寫你的名字,我媽會游泳,難產保大人,余生請多指教。 38、從此上帝歸上帝,而我歸你 39、想陪你從新鮮感走到歸屬感。 40、一想到能和你共度余生我就對余生充滿期待。 41、吳彥祖都娶不到我竟然被你娶到了! 42、你是非常可愛的人,真應該遇到最好的人,我真高興我就是。 43、愿歲月相守,清貧無患,與你談笑折柳,共度春風。 44、你以為這是故事的結束,錯!這只是故事的開始。 45、日出東方卻落于西,走遍人海卻忠于你 46、百轉千回的小心思,和手足無措的慌亂,都是愛你的蛛絲馬跡。 47、你是非常可愛的的人,真應該遇到較好的人,我真高興我是。 48、好好生活,慢慢愛你。不早不晚,剛好是你。 49、你要不要搬到我甜甜的夢里和我睡一覺。 50、。生命那么短,世界那么亂,我不想爭吵,不想冷戰,不愿和你有一秒遺憾。 領結婚證的文案 1.余生,請多多指教。 2.我的后半生就拜托你了。 3.我們,就這樣交代了。 4.哈哈哈,你終于是我的人了。 5.從今以后,再也不用無證駕駛了。 6.走,回家告訴你媽,晚上不回家。 7.心愿是,如初見,不相忘,把手牽。 8.作為學渣的我,終于有了一本國家級證書。 9.長路漫漫,磕磕絆絆,果汁分你一半,愛情相互分擔。 10.在這世上珍貴的東西總是罕有,所以這世上只有一個你。 11.我沒有醉人的情話,但只想把你打包帶回家。 12.我的心愛得并不多,一分鐘只愛了你六十秒。 13.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14.我的世界,因為有你,連路邊的風景也很美麗。 15.你就是我的蓋世英雄,我看見你的七彩祥云。 16.開始,愛情是愛你一輩子;后來,婚姻是一輩子愛你。 17.幸福是回到家后敲門,而不是伸手去摸那冰冷的鑰匙。 18.在這世上珍貴的東西總是罕有,所以這世上只有一個你。 19.忠誠的愛情充溢在我的心里,我無法估計自己享有的財富。 20.風吹不走信念,雨帶不走執著,盡情唱著,未來屬于我們的歌。 21.多想一夜與你白頭到老,那我們就天長地久了。 22.人生最幸福事就是,早上聽老婆說把你爪子拿開! 23.有生之年,只訴溫暖不言殤,傾心相遇,安暖相陪。 24.胸膛就該遇見擁抱,花就該遇見春天,我就該遇見你。 25.幸福只是一掠剪影,和過往的年華一樣,似水生花。 26.你甜蜜的愛,就是珍寶,我不屑把處境跟帝王對調。 27.不準你做世界上第一幸福的人,因為有你我才是最幸福的。 28.無法向你承諾一切都會變好,但我保證從此你不必獨自面對。 29.一開始只想要一個擁抱,不小心多了一個吻,然后想要一張床一間房一張結婚證。 30.在情感的小站里,我愿你是第一位來客,也是永遠的主人,伴著我,寵著我,一生一世。 >>>更多美文:感情文案
卯時黎明,當天邊第一道霞光,透過新橋河鎮,牛頭壩村的上空,紅,橙,黃,綠,青,藍,紫,朝印著東方。那不正是天與地之間,大自然所給到我們,萬物、最好的饋贈了嗎? 提筆,文旎,心情,其實也都是無比沉重的,在面對著近些年,身邊這些親人們的相繼離世,所留下來的,不剩給到我們無盡沉思,又都還剩下些什么?! 人人都說,百善,孝為先,人心,也都是肉長的。無論你是誰,現又在何方,佇立著一個怎樣層次與爵位的環境之中,想必,孝敬父母,倫理道德,天經地義,自古無更。也都是重中之重的一個詮釋點,所存在的意義性話題把,即得耐住浮華,也得守住清貧。 其實,說到底,都是同一個道理,若用儒家思想的話來說,也就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自然,這些,也都是作為長輩們,時常千叮嚀,萬囑咐的,所囑咐后輩晚生們的家常了。 人生無常,生,老,病,死;喜怒哀樂,均乃人一世之常態。眼一閉一睜,一天就這樣過去了。眼一閉不睜,這輩子,或可也就這樣子過去了。只是…寫到這里,此時此刻,就不知我外婆,還能不能挺過這九十一歲“耄耋之年”的最后關頭了。 至今年于3月20號的摔一跤,(那時我還在浙江寧波)由今,已是71日。從上個月的5月25號開始,油米不進,即不能吃喝,到今天,…也已經是整整7七日了。單靠每日不足250ml毫升的白開水;喝一小口還漏掉一大半,給維續著,‘她’這一生,可貴又可敬的生命的最后時光。 忽然之間,只是,也就想起了這樣一句詩詞:四世同堂聚無量功德,與天齊歲集父慈子孝,命可誥天,童顏鶴發,我外婆是。當然,她老人家是信佛的,亦是無比鏗鏘無私的偉大。尤為是在面對她老人家這、生命最后、一念天堂,一念人間。 道骨仙風,我外婆是。雖然也都只剩皮包骨頭,五臟六腑以內,幾乎已是空無一物,在陪伴她老人家睡的這兩日。于晨時,亦是蘇醒于我媽媽的淚水,她與她母親對話的吶喊之中。千言萬語,所呈現與體現出來的,卻也全都是親情與情義血脈里頭的戀戀不舍。 人盡皆知、眾人皆知、有媽媽在的地方,就有家。家在媽媽在,家不在,媽媽走。十月懷胎,她提著她老人家最后的一口氣,不走,我想,莫非不是想告誡我們這些后輩、天行有道,真理至上。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三綱五常,四維八德。 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一一曾國藩家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一孔子家訓。儉以養廉,泯軀而濟國,毋為財貨迷,得意盎然,失意泰然。才能知恥,即是上進。器量須大,心境須寬。愿天佑我外婆。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QW155CW58PKM14
踏輕胡椒鴨湯底濃醇心得 》露營簡易食材準備,享受無壓力的露營生活踏輕胡椒鴨露營鍋物首選 》露營準備的快速食材清單,享受簡單料理